重要提示:请在继续浏览壁虎投资网站前仔细阅读下文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视为您已经阅读并愿意遵守本提示内容。

证券投资具有一定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浏览本公司网站的人士可能来自更广阔的区域,但登入本网页的人士均出于主动,因而有责任遵守适用于当地的法规。登入网站内页即表示登入者同意其已阅览本网页的所有部分,包括任何法规或法规注释。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按“放弃”键。

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的合同文件等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信托产品净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并可能在短时间內大幅下跌,并造成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您应确保有关投资產品适合您的需要。如有怀疑,请咨询按中国内地法规注册的专业分析师的意见,並要求其确认有关投资产品适合并符合您的投资目标。

投资产品的价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变动,而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否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所有风险。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于刊载日期属恰当充分,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本网站刊登的所有资料可予以更改或修订而毋须事前通知,尽管壁虎投资并不承诺定期更新本网站内容。公司并不对第三者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或其股东及雇员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者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

浙江壁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放弃
接受
涨价的粮食,会是下一个“口罩”吗?
2020-09-03 15:19:11   来源:

 

 

 

近期国内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3月以来玉米价格涨幅超20%,小麦价格也自6月开始上行,6月粮食CPI同比上行至1.57%,为17年11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中央频频就餐饮浪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我们该如何解读“节约粮食”的指示?

结合涨价,是否说明我国粮食供给出现危机?

接下来粮食会继续涨价,成为下一个“口罩”吗?

节约粮食,是粮食不够吃了吗?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储备充足。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15年起基本保持在年产6.6亿吨以上水平,19年产量6.64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08年我国占有量跨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此后一直维持线上,18年人均占有量达到472公斤。除产量外,粮食储备也充足无忧,三大主粮的库存消费比均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尤其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基本相当于一年的国内消费量。

 

  三大主粮占整体消费量超八成,其中小麦产量持续高于消费量。

小麦、稻谷和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其中玉米消费量约占40%,稻谷和小麦合计占到43%。首先,14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持续高于国内消费量。根据USDA数据,19/20年我国小麦产量约为1.34亿吨,较前一年度继续增长1.6%,比同年消费量高出760万吨。

 

  稻谷已实现产消紧平衡,玉米产出缺口率也不高。

而尽管作为口粮我国大米的消费量很大,但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升,16年以来大米也已不存在产消缺口。19/20年度大米产量有所下滑至1.47亿吨,但仍超出消费量170万吨。最后来看玉米,玉米的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2.6亿吨左右,根据USDA的预测,20/21年度产量也能达到2.6亿。由于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玉米17/18年开始出现产出缺口,但整体缺口率(5%)并不高。近年来这部分缺口主要通过国内玉米库存可以补足。

  粮食供给整体无忧,特殊时期需坚持底线思维。

综合来看,我国现阶段主粮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库存也相对充足,无需产生恐慌情绪,政府提倡节约粮食体现的是底线思维。而在当前全球疫情影响延续、极端气候多发,加上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立足国内粮食安全、坚持底线思维非常重要。

那么在我国主粮供给尚且充足的背景下,为什么今年以来主要粮食价格普遍出现上行?

 

价格上涨,是国际粮价推动的吗?

  极端天气影响生产,出口限制引爆价格

今年以来国际多种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19年底开始,CBOT稻谷价格持续上行,并从今年3月开始明显提速;CBOT玉米收盘价自4月下旬以来也趋势性上行,4月28日-7月8日期间上涨了16.5%;小麦价格则在3月出现跃升,在3月16日后的10天内收盘价涨幅高达16%。

厄尔尼诺席卷全球,重要产粮国供给承压。天气一直是影响农产品产量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厄尔尼诺给全球多地带来了极端天气,如2月开始东南亚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在此影响下,19/20年度合计出口大米占全球近四成的泰国和越南,在今年成为了稻谷减产的重灾区。3月起两国大米报价快速上行,分别创下2014年和2013年以来的新高。同受厄尔尼诺影响,澳大利亚也遭遇了罕见高温干旱天气。作为小麦的重要出口国,澳洲小麦种植备受打击,不得已于19年启动了近12年来首次小麦进口,并延续至今。

 

同为大米出口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则受到沙漠蝗虫侵袭。与东南亚的干旱不同,在厄尔尼诺等反常气候影响下,阿拉伯半岛迎来了短暂的降雨,但不改沙漠气候,而潮湿多雨天气促进植被生长,为沙漠蝗虫的快速繁殖创造了必要条件。到今年1、2月份,沙漠蝗虫开始迁移到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尤其是稻谷造成了严重打击。 

虽然极端天气对供给造成影响,但最终“引爆”粮食价格的,是疫情蔓延下多国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后,为优先保证本国粮食供应,粮食出口国纷纷发布贸易保护政策。小麦第一出口大国俄罗斯(占比23%)自4月起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出口限额定为700万吨;为全球大米出口贡献近15%的越南自3月24日起禁止出口各种大米产品;柬埔寨、苏丹、埃及等国也禁止了大米、高粱、豆类等贸易。小麦、大米等的出口禁令明显放大了市场对粮食供给不足的担忧,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此外,除受供需影响外,作为大宗商品,国际粮食价格还会受到美元走势的影响。对比历史数据,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均与美元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20年3月以来,美元指数的趋势性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粮食价格。

 

  主粮对外依赖较少,国际涨价并非主因

但我国三大主粮进口依赖度低,从结果看与国际价格联动性较弱。实际上,长期以来稻谷、小麦和玉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较低,其中依赖度最高的小麦19年进口量也仅占到5%,因而整体来看,受到国际粮价的传导作用较小。而且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粮食,小麦和稻谷的价格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国际价格相对缺乏联动性。

但也需要注意到,另一重要农产品大豆,由于较高的对外依赖度,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走势较为一致。00年以来大豆的进口占比持续上升,19年已接近90%。因而国内大豆价格长期与国际保持较高的正相关性。1月以来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大豆价格。此外,中美贸易摩擦也是支撑国内大豆价格的重要因素。

 综上,除少数易受到国际粮价拉动的品种外,天气、疫情、出口政策等共同导致的国际粮价上涨并非我国本轮价格上升的主因。

 

本轮普涨,谁才是主因?

 

  供给改革形成缺口,近年玉米稳步上涨

事实上,本轮粮价的普遍上涨得从出现确定产消缺口的玉米说起。在我国,政府政策通常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农产品价格暴跌,为保障农民收益,我国开始实行“临时收储”计划。并且,直到14年期间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一直在持续上调。在政策的托底下,玉米价格屡创新高,带动全国玉米持续增产,供给明显超过消费,但也导致了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剧的问题。因而在16年玉米临储政策正式结束,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玉米产量整体稳定,但消费增长迅速,形成产需缺口。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17/18年度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稳步调减,国内供应量有所下降,近年来基本稳定在2.6亿吨左右。但同期的消费量出现明显增长,由于饲用消费的迅速提升加上深加工产能的释放,近三年玉米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9.7%。近年来玉米持续出现产需缺口,根据农业农村部的估计,考虑约600万吨进口对供给的补充,19/20年度玉米的供需缺口仍达1155万吨。

 

持续的产需缺口下库存显著去化,17年以来价格趋势上行。由于对进口依赖度不高,近年来持续的产需缺口主要依靠国内库存补足,因而16年开始玉米库存迅速去化,库消比从16/17年的107%迅速降低至19/20年的47%,20/21年预计进一步下行至31.5%。相对稳定的产量、不断扩张的需求以及逐步去化的库存,使得玉米价格始终处于上涨通道中,截至19年末现货价达1919元/吨,较17年最低点上涨了21%。

 

  养殖回暖需求增加,国储出清放大缺口

但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上行的斜率明显变大,又是受到生产、消费或其他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需求端玉米饲用消费量有望继续增长。从需求端看,我国玉米消费中饲用消费占比最大,19/20年度占比约65.6%。今年我国逐渐从非洲猪瘟的冲击中恢复,生猪存栏同比自19年9月的-28.5%回升至20年6月的-2.2%。再加上市场上单头饲喂量的普遍增长,随着下半年生猪存栏的进一步回升,全年玉米消费预计将继续增长。

其次,受草地贪夜蛾、天气、大豆补贴等影响产量难有大增。19年初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入侵,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边界最北可到辽宁、黑龙江省等东北玉米重地。根据农业部的测算,20年贪夜蛾威胁区域占玉米种植区域的50%以上,全年蛾害发生面积或达1亿亩左右。此外,补贴政策向大豆的倾斜以及今年春天的低温多雨天气,均指向全年玉米产量易降难增。由此,随着消费量的增长,产需缺口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而今年国家临储玉米库存即将拍卖出清,更是使得惜售情绪升温,进一步放大供需缺口。过去几年,临储玉米的拍卖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市场缺口,支撑玉米整体维持供需紧平衡。但临储库存是有限的,16年玉米国储库存量约2.36亿吨,到19年底已降至5600万吨左右。根据往年拍卖情况,今年预计成为国储库存出清年,对此后玉米的产消缺口扩大为供需缺口的担忧,明显加剧了市场抢粮、惜售情绪。因而今年以来临储拍卖保持高溢价和100%的高成交率,而这也反过来继续提振市场看涨信心,抑制有效供给,推动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

 

  惜售看涨情绪升温,玉米带动粮价普涨

小麦、稻谷现货价出现上涨则主要受到玉米价格高企的带动。再来看另外两种主粮,近年小麦、稻谷的供需相对平衡,且库存仍处历史高位,不存在长期涨价的基础。但玉米价格的高企会间接带动小麦、稻谷等粮食价格。一方面,玉米价格上涨带动小麦、稻谷的替代需求上升。同作为畜禽饲料中主要的能量原料,玉米和小麦、稻谷间一直存在替代现象。通常当小麦与玉米价差低于100元/吨时,饲料厂会开始使用小麦替代玉米。下半年以来随着玉米与小麦价差明显缩小,小麦替代需求上升,其价格也走出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玉米行情火爆,叠加多因素导致的恐慌情绪,带动整体惜售情绪升温。新冠疫情、全球极端气候、复杂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升温,加上玉米市场的持续“火爆”,农民整体的惜售看涨情绪更加强烈,从而市场难以形成有效供给,无疑进一步推升粮价。

今年小麦收购进度明显落后同期就可以作为印证。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近1千万吨。但实际上今年夏收小麦产量不降反升,同比微增0.6%。这意味着即使收购价明显上涨,今年生产的小麦仍在农民或贸易商手中“待价而沽”。

玉米短期或现回调,粮价难改高位态势

  总体来看,玉米的价格走势影响深远。

首先,在主要粮食消费中玉米占比最高,且与小麦、稻谷等呈现互相替代关系,对CPI中的粮食部分具有直接影响。可以看到,4月以来粮食CPI同比持续高于1.2%。其次,作为主要饲料,玉米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养猪利润,进而影响养猪积极性,比如滞后65周的猪肉均价和猪粮比价高度负相关。而猪价对整体通胀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玉米生产和价格走势对经济通胀也有间接影响。尤其是在今年玉米价格涨幅显著的情况下,对玉米价格走势的判断至关重要。

 

短期来看,供需矛盾缓解下国内玉米价格或出现回调,但难改高位态势。

首先,随着价差减小,小麦、稻谷等作为替代用于饲料消费的比例增长,可一定程度减少玉米消费;其次,拍卖粮出库节奏加快、新玉米陆续上市加上进口玉米大量到港,玉米供给压力也可明显缓解;此外,政策性调控的力度不断增强,包括定向销售、增加替代供给、抬高拍卖准入等。因而短期来看供需矛盾可有所缓解,部分减弱价格上涨动力,但近期临储拍卖热度不减,现货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也难有改变。

 

中长期价格易涨难跌,持续跟踪政策变动、技术升级带来的可能影响

但我国实际玉米产需缺口仍未得到扭转,未来库存去化、养殖产能持续恢复下,中长期玉米价格仍有支撑。而小麦和稻谷库存充足,整体供需仍较宽松,但在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的带动下,两者的价格预计也将维持稳定,趋势下跌的可能性不高。另外,粮食价格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未来政府调控政策加码或者转基因等技术广泛应用,均可以有效缓解供给压力,届时粮价或将重新回落。

此外,仍需警惕货币超发对食品价格,乃至整体通胀的影响。

历史上,我国广义货币增速的大幅上涨通常会带动粮价的上行,但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今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支持经济恢复,我国信贷扩张速度明显加快,M2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位于10%以上的高位。这意味着明年或将面临因货币超发而引发的粮食价格,乃至整体商品价格上涨的再通胀过程。

 

 

上一篇:社科院张明:下一个10年,这些行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下一篇:苹果秋季发布会,看A股苹果概念股现状如何?

延伸阅读:

© Copyright 2015 Behold. 浙江壁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浙ICP备15007520号